第194页

孔英杰听孔明这么一说,顿时眼睛一亮,道:“这恶犬岂知天下之大,大德君子何其多?比如说安文山安大师,穷其一生写史,其笔下《苍南纪》一书,记录了我苍南帝国百战立国的那段艰辛历史,时至今日仍是各地书馆必读之史书!其君子之风,传唱数百年而不衰,更被开国大帝誉为‘文胆’,为当世君子之楷模!至于两百年前,沙州沙盗突袭出云郡,饱学君子段子文,手无缚鸡之力,却慷慨扑死,焚火阻断沙盗的进攻道路,虽然自己葬生火海,却救下了数百万的百姓,被出云郡百姓视为仁义之典范,称之为‘仁君’,其长生牌位至今还供奉在千家万户之中!想不到在某些小人看来,这些大德君子,也是欺世盗名之辈,需要贴上一个‘伪’字标签!”

说到最后,孔英杰的嗓门已经相当大了,就像是长辈在训斥晚辈一样!

第277章 孔、曹之争

车外出言嘲讽的曹家之人,本意只不过是想讥讽孔英杰空有君子之名,口舌上的功夫却是如此的毒辣。谁知被孔明和孔英杰三言两语之下,就将这“伪君子”的恶名,扯到了天下人的身上。

而孔英杰口中所说的“文胆”安文山,是开国大帝胡硕的御用文人,一生也不知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优秀文章,一向被苍南帝国所有的读书人尊为圣师!

至于“仁君”段子文,更是近两百年来,最负盛名的一位读书人。他不过是一介普通的文弱书生,肩不能挑,手不能提,但当日沙州沙盗突袭出云郡的云霞城,眼见着就要破城门而入,段子云却奋不顾身,推油车引燃大火,阻挡在城门口,最终坚持到援军赶来,击退了沙盗,救下了满城数百万平民百姓的性命。

据说战后清理战场,段子文的遗体已经被烧成焦黑的骨架,但依然是抵城门而立,毅然不倒!

此事之后,云霞城百姓视段子文为万家生佛,自发的在家中供上了他的长生牌位,而段子文的事迹流传开来后,被天下读书人称为“仁君”,绝对是苍南帝国的道德楷模!

以安文山、段子文等人在苍南帝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,如果有谁出言污辱他们,就是与整个帝国的人为敌!

曹家之人,就算再怎么狂妄,却也尊重安文山和段子文这样的大德君子,眼见一时失言,居然将这两位名人也骂了进去,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。

这时,只听另一个声音响了起来:“五弟,你精于沙场征战,斩将夺旗是你的强项,现在却要和孔家的长老比试耍嘴皮子的功夫,如何能是其对手?我们曹家,多是出身于军伍间的粗人,说话虽然糙了点,但对于安公和段公这样的大德君子,还是十二万分的佩服!不过嘛,这天下的读书人,也不是个个都是正人君子,所谓良莠不齐,其中出几个卑鄙阴险的小人,也实属寻常吧?”

这名曹家人说话,就比先前那人有水平多了,言语之间几乎是滴水不漏,绝对算得上是孔英杰的对手。

这时孔英杰已经和孔明走下车来,与曹家的人面对面而立,孔英杰更是长笑一声,道:“曹二爷这句话说的极对,天下间的读书人良莠不齐,总难免会出几个败类,这就好比军中虽然多的是英雄豪杰,却也有投敌乞降的卑鄙小人!天下人、天下事,向来都不会那么的绝对,如果一棍子打死,实在是智者所不取!”

在孔英杰说话之际,孔明也趁机打量了一下曹家的诸人。

不得不说,这一次曹家的人,可以称得上是大队人马,足足动用了十余辆马车,将前面的通道挤的满满的,难怪要排队使用出入的传送阵了。

至于说话的两名曹家之人,却是两名身材显的相当魁梧的老人,其中一名面白微须,一双眼睛亮如点晶,仿佛从骨子里就透着几分精明强干。另一名老者则是面如锅底般漆黑,留着一丛直垂到胸际的长长胡子,举手投足间顾盼生威,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头黑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