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城全民总动员,一起养蒜苗,仓库里还有更多没剥皮的蒜等着下一轮放水里养,这种种植方法只能出蒜苗,无法抽出蒜薹来。
想出蒜薹,需要放土里,山中城不适合。养蒜苗割几茬后大蒜本身的营养耗尽,可以当肥料堆起来,然后换新的蒜,再继续。
娜拉莎采用的是家庭小作坊模式,指望蒜苗发大财,绝对不可能,它仅仅能改善下生活条件。
一般有大志向的人会觉得没什么意义,但在民生方面,娜拉莎志向小,她会一点点想办法从不同的地方来增加居民收入。
蒜苗是一个,等冬天到来,室内养殖的蒜苗可以卖给其他交通要道的繁华城市,所有人家一起割苗,由城池大批量方式减免运输费用。
除了买大蒜,她还在等,等其他地区的白梨卖不动后,同样大批量买回来,山中城天气变冷,就拿到外面冻,这叫冻秋梨。
还有大豆也得买,暂时没到大豆大批量收获的时刻,要等。
等大豆便宜,同样成批买,然后冬天十几户人家搭个作坊,制作豆制品,再稍微熏制、泡制加工一番,还是合起来由城池出货。
大豆之外还有类土豆、类地瓜等东西,同样便宜,买回来削皮,切条,冬天拿外面冻,冻好了再炸,就是薯条,也可以制成薯片,加工过程放点其他调味的东西,口感就出来了。
还要大量定制烧煤的小锅炉,其实就是个大肚子铁罐,一端开口,加盖,嘣米花用的。
苞米花嘣的时候多放点其他调料和糖,大米就是出来后再放糖加工切块或做球。
同样是向繁华的城池卖,先跟对方城池中所有愿意经营这个商家谈好,然后每次大量送过去,到那边再分。
整个冬天,娜拉莎就没打算让本地居民闲着,哪家愿意做什么就去做,必须干活,赚钱。
由于环境因素,山中城没有太多出产,只能变成加工商,赚取差价,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布式劳动密集型产业。
能不能赚到钱,取决于山中城的行政人员能力。
找销路、谈价钱,安排货物集中整合配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