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国国师张青山。
张青山的年纪和杨居正差不多,在跟随太祖征战的那批老将中是比较小的。当初太祖因闻其名而主动上门去拜访,并拉他一起打天下,最后拜他为军师。
那时的张青山才二十来岁,别说是拜为军师,就是拜为将军也是别人不服气的。事后张青山也并没有因为非常特别的计谋或是战术而突然名震天下,但随着一场场的战争打下来,以前对他不服气的人都服气了。
因为张青山不是一个鬼才,也不是谋略家,而是一个博学多才稳健的军事家。他没有在某一场战争中上演奇谋,而是放眼大局,将所有战场都看成是一场战场,运用此消彼长之道,稳扎稳打,一场战争看不出他的作用,但十场战场过后,就会发现他其实发挥出了难以想象的作用。
他是军中的英才,是太祖的心腹,是杨居正这些元老们信任的国师。
太祖建国后,张青山离开军队,成为国师,便潜心开始专研魂术阵以及玉京城和皇宫的结构。开国三年后,玉京大阵建成,张青山却没有松懈,依然孜孜不倦的对大阵进行改善和研究。直到现在,三十年过去了,张小国师已变成了张大国师,玉京大阵却从来没有启动过。大阵不启动,说明天下太平,朝廷安宁,这对于国家来说是好事,但对于建阵者来说却显得十分寂寞。可张青山依然每天扎根在对魂术阵的改善中,闲时则把功夫花在寻找接班人,为朝廷培养下一代国师的重任上。
杨居正曾说过:“青山虽然不是一个善战的将军,但却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魂客。若是他不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对魂术阵的研究上,在境界上的成就肯定要超过我和小皇叔。”
这样的人创建出来的这样的大阵,又怎么能够小觑?
赵棣猛打自己的脑袋,偏偏自己就小觑了!
以为有魂术阵专家凤凰山的帮忙,自己就能无视任何魂术阵了,简直是极大的自以为是与轻敌。
赵棣懊恼不已。张青山这个人他是清楚的,虽然当国师后一直声名不显,但正是因为这种低调和私底下对魂术阵的专注,才会让这玉京大阵难以抗拒。
一想到这里赵棣就非常头疼。这才只是玉京大阵而已……那皇宫也是有一座大阵的……
曾有燕军将领提议后撤,至少不在玉京城下,玉京大阵就无法吸取他们的魂力。但这个提议被赵棣果断否决了。
历经万难兵临城下,现在才呆了半天就撤离,这对士气的打击太大了。
这一步若是后退了,那就真的无法再前进了。
于是赵棣忍着压力,没有继续发动进攻,而是和凤凰商议,目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破阵上面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