陆明夷有点少有的激动。这个隐秘的念头,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。至少,自己的那部秘传书中也有一句“帝君无种,男儿自强”的话。只是他也知道,魏仁图和方若水两人因为未曾从政,“军人不得干政”的戒律下,在冯德清死后,从资历和威望来说,最有可能继任大统制便是程敬唐,自己也不可能成为大统制。可是那老者却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,说他策划的假冒冯德清一事一旦败露,程敬唐的性命也就到了终点,虽然算起来,下一位应该是吏部司司长费英海,但费英海到底还不够资格,这样便到了一个谁做大统制都不能服众的时候,而此时也正是铁腕人物上位的最佳时机。
“时不我待,陆将军三思。”
老者说这话时,已不似是个俘虏,倒似是个为陆明夷出谋划策的智囊。陆明夷正是听了这一席话,心中犹豫不定,待听得程敬唐真个殒命,他的心里更如翻江倒海。
这个机会,真的来了。但要不要、能不能变为现实,他仍然无法下结论。他犹豫的原因,只是这老者已经失败了一次。败军之将,不足言勇。而失败的智者,显然也并不是个真正的智者。
魏仁图自不知陆明夷想的是这些,见他沉默不语,只道他在为程敬唐遭到不测而难过,沉声道:“陆师弟,程兄罹难固然令人惋惜,但现在最要紧的控制局面。天马上就要亮了,你准备如何将这消息发布出去?”
陆明夷深深行了一礼道:“魏师兄,方师兄,此事还要有劳两位大驾。天亮后,我准备立刻召集议府议众,召开紧急会议,将冯大统制遇难,遭人假冒之事公之于世。现在内乱不已,这等情形下,发动总攻实属不智,我要求议府立刻下达决议,暂停此次总攻计划。”
魏仁图点了点头道:“不错。虽然我军已经占据了全面优势,但硬要进攻,只怕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,最终两败俱伤。你放心,议府之中,我与方兄会尽量说服议众。另外,中央军区和卫戍之中,我们也还说得上话,傅将军乃是邓帅高弟,应该会明白此中利害的。”
眼下最大的敌人,其实已不是南军,而是代理兵部司司长的傅雁书。傅雁书掌握着全军指挥权,如果他不认同陆明夷这一次行动,甚至想借此名头宣布陆明夷为叛逆,那么北军本身也要分裂了。一旦真的发生了这种事,南军很可能来个大翻盘,而这也是所有北军将领不想看到的事。傅雁书的态度虽然还不得而知,但想来他忍耐的可能性居多,但也不能排除他一怒之下铤而走险的可能。因此事不宜迟,魏仁图和方若水一脱险,马上就派人召集议众前来紧急会议。
八月二十一日卯时稍稍不到一点,议府紧急会议召开了。这次会议可谓是有议府以来最紧急的一次,不少议众来时还睡眼惺忪,待听得居然有这事,所有人都一下睁大了眼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冯德清先前打断会议,将两上将和程司长下狱,这事已经够意外了,没想到那个冯德清居然是假冒的!出了这么大事,议众们一反常态,反而没人敢争吵了,会场上异样的死寂。
这会议开到了未时才算结束。会议结束时,有三四个年老议众在座位上站不起来,因为一早就没吃饭,会议又太长,午饭都没有吃,累得一条老命去了大半。陆明夷一参加完议府会议,马上便来到大统制府。现在大统制府已经全部由冲锋弓队接管,一见他回来,沈扬翼便迎上来道:“陆将军,结果如何?”
陆明夷为人向来镇定,现在从他的脸色也看不出有什么喜怒哀乐。他只是微微一颌首道:“议府选出了应急会,临时主持国事。应急会通过了我军提出的议动,暂停总攻。”
沈扬翼松了口气道:“太好了。”
这个应急会简直就是南方那个长老会的翻版,看来南方双方虽在交锋,遇事却是殊途同归。他又问道:“那么谁下来接任大统制还没定么?”
“尚不曾定。”
陆明夷却没有说,这次会议虽然紧急,可一得知冯大统制与程司长都已不在,马上便有议众抬出了自己继任人选。因为现在没有一个能够服众的人物,抬出来的几个人选都得不到共识,所以最后才马马虎虎成立了这个应急会,由吏部司长费云海、刑部司长扈邦裕,以及魏仁图,方若水,以及三个年纪较大,威望较高的官吏七人组成。因为仍然坚持着“军人不得干政”的戒律,所以陆明夷、戴诚孝、傅雁书这三个军区长都不得参与。
陆明夷交待了几句,又转身向三楼走去。沈扬翼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却在暗暗赞叹。这份应急会的名单看似陆明夷没得到多大好处,其实却是他得到了最大的利益。魏仁图和方若水二人无疑是支持陆明夷的,按理傅雁书身为兵部司代理司长,也完全可以进入这个名单,但吏部司长费云海是他岳父,翁婿二人占了两个席位,就算陆明夷也进入名单,只怕仍然抵不过这两个实权派的实力。何况昌都军主谋了这件大事,肯定会让不少人心存戒心,所以陆明夷索性自己不进入,使入傅雁书也进不去,如此一方面标榜一下谨遵“军人不得干政”的戒律,减轻一下官吏们的戒心,二来也使得紧急会中魏方两人的实力相应增强。
这个年轻的主将,简直就是个天生的文武全才,每一步都有他的深谋远虑。沈扬翼在心底暗暗赞叹着。尽管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和陆明夷之间有着相左的地方,但也不得不承认,当今之世,唯有陆明夷这样的人物才能结束这个乱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