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7页

最后,这帮子已经濒临精神失常的情报人员,只能递交给杜鲁门总统这样一个结论:即战前针对苏联和日本帝国搜集到的所有情报数据,已经不是充满了巨大的错误,而是基本没有一处对的,华盛顿和伦敦这几年是在根据一整套完全错误的情报资料,和一群凭空想象出来的敌人,进行一场有史以来最荒诞的战争……

可想而知,这是一副让白宫、国会山、五角大楼和华尔街都非常想要吐血的扑街场景。

——虽然美国自诩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,对自身的工业实力有着充分的信心。然而,美利坚合众国也不是像太阳一样、有着近乎无穷无尽的力量。支撑数百万美军远征全球各个战场,数千艘自由轮和胜利轮船队横行四大洋的,是美利坚合众国花费几代人时间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资源、财富和士气。

如果这些天文数字的投入,不能换来辉煌璀璨的胜利和敌人的土崩瓦解,而只能得到各种失败的耻辱,以及兵力和物资的无谓浪费。那么美利坚合众国看似强大的战争机器,就会无可逆转地快速磨损。

事实上,在经历了这么久的挫败和数倍于南北战争的牺牲之后,美国的民心士气现在就已经滑落到了最低谷,一亿三千万美国人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阵亡名单,还有日趋减少的配给物资,总是空荡荡的商店货架——即使在战时戒严的状态下,东西部各大城市也开始零星出现反战的示威游行,而且参与人数每次都在增加……虽然杜鲁门政府对此一律厉行严酷镇压,并且勒令报界和电台封锁消息,但情况还是越来越不妙。

而在美国的上流社会阶层,甚至是统治阶层内部,对当前这场开销浩大、有赔没赚、得不偿失的战争,也是渐渐地开始颇有微词——白宫、国会山和五角大楼都不是傻瓜,当骨碌碌旋转的骰子一次次地慢慢停下,显示出来的却始终不是赢得赌局所需要的数字的时候,他们也不想再继续靡费赌注了。

然而,在这个社会高度复杂化的时代,统治者早已不能像中世纪欧洲的好战君王那样肆意妄为。美利坚合众国想要体面地结束一场战争,绝对会比发动一场战争更加困难……为了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,华尔街已经押上了太多太多的本钱,甚至透支了自己的一切,根本无法接受一个血本无归的下场。既然财阀大佬们宁可拉着整个美国陪葬,也不肯割肉止损让自家产业倒霉,那么杜鲁门也只有闭着眼睛把战争打到底了。

但尽管有着这样的决心和觉悟,他还是对即将沦陷的澳洲无计可施……毕竟人力有时而穷。

对于那些还在殊死守卫着澳洲大陆最后一块土地的盟军勇士,杜鲁门总统如今是既没有办法给他们送去任何一支援军,也没有办法给他们送去多少物资,只能在精神上稍稍予以一点儿激励了。

“……好吧,看来我们只能接受现实了。现在就尽快帮我草拟一份给澳大利亚联邦的慰问电报吧!就说整个文明世界的人民都会感谢他们的英勇奋战,并且永远记住他们的伟大牺牲……”

沉默片刻之后,杜鲁门总统叹了口气,转身对他的私人秘书如此吩咐道,然后又把脸转向了麦克阿瑟大帅,“……还有,道格拉斯,你对合众国准备的下一轮核弹打击怎么看?嗯,你应该知道的,我们第二批生产的三枚原子弹,目前已经全都部署到位,而第三批原子弹也已经快要从橡树岭工厂完工了……我们是否能够通过更大规模的核弹轰击,震慑住这些顽强的敌人,甚至动摇和摧垮他们的作战意志呢?……”

第七十七章 征服澳洲的最后一战(上)

对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澳洲盟军在香克角的最后挣扎,虽然麦克阿瑟上将的看法已经是相当相当的悲观了,但前线战场的实际情况,甚至比麦克阿瑟的悲观看法还要更加糟糕,都已经到了惨不忍睹的程度。

——由于澳洲盟军在事前根本没有任何预案,并且迫于日军的步步紧逼,整个抢运物资的工作仅仅持续了不到一星期就被迫结束,而且从转移撤退的第二天开始,曾经短暂庇护了澳洲人的阴雨天气再次转晴,澳洲盟军所有的运输队伍,无论是陆上的卡车还是海上的船队,都被暴露在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……

结果,根据约翰·卡廷总理的事后统计,在整个墨尔本大撤退的过程之中,澳洲盟军手中超过80的运输船只,都在从墨尔本到香克角的航渡过程之中被击毁沉没。还有大约60的车辆,也被陆续炸毁在了前往香克角的公路上,同时还有超过一万名各国士兵,在这条拥堵不堪的公路上被炸死或炸得溃散掉队。

如此一来,最终成功被运到香克角的弹药、粮食、服被和燃料,都远远少于预期。而准备撤退到香克角的各路部队,也有相当一部分最终没能抵达目的地。反倒是涌进香克角躲避日军的墨尔本市民,数量远远超出了预计——从墨尔本到香克角的五六十公里路程,虽然看上去有点远,但实际上哪怕只凭着两条腿也是能够走完的。而且一路都是贴着海湾行走,绝无迷路的危险,为了躲避轰炸,市民们还选择走夜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