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,在通过广播宣布了新天皇的登基之后,由于京都、奈良、东京和大阪这些古都名城,目前都已经沦为敌境,就连广岛也不太安全,如果海战失败的话就有陷落的风险。所以,为了安全起见,与会众人一致敦请“光复女皇”移驾日本海中的隐岐岛,这样万一陷入绝境的话,也还能渡海逃亡苏联远东地区。
对此,“光复女皇”苦笑着自嘲道,自己这位天皇真是当得够窝囊,才刚登基就要流放隐岐岛了……
(隐岐岛是日本古代著名的流放地,好几位古代天皇在“御谋反”失败后,都被幕府流放到了这里。)
此外,会议还决定在广岛给一般平民每人发放大米十公斤,海陆军士兵发放啤酒一瓶,庆祝新帝登基。
等到这些琐事布置完了,下面需要决定的就是首相人选。在这个问题上,依旧是海军推举的人选陆军不同意,陆军推举的人选海军不同意,最后有人提议让近卫文磨再当一次首相,对于这个提议,海军和陆军倒是都不反对,民间人士也有不少附和的,但日共和苏联方面都不答应——日共方面表示,这一回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当执政党,否则这革命就等于是白干了。而苏联和“共产国际”代表也在一边帮腔附和。
于是,在保证给近卫文磨阁下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之后,日共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首相宝座……然后马上因为内部分配的问题而争破了头——如今的日共正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,光是党主席就有好几个,连怎么重新合并改组都没谈妥,就已经要上台执政了……很快,那些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的小团体首领,都很有自知之明地退出了竞争。著名的赤色思想理论家、学院派领袖河上肇教授虽然德高望重,但过于清高,有些不接地气,也没能得到多少支持。中西功和尾崎秀实虽然在南洋做出一番事业,毕竟资历太浅,压不住党内一众元老。最后,首相宝座的角逐者只剩下了日共创始人德田球一和延安战俘营“反战同盟”领导者野坂参三。
这两位候选人之中,德田球一这位建党创始人的声望显然更高一些,身后也有一大票拥护者。但这家伙乃是琉球人(球一这个名字就是“琉球第一”的意思),跟真正传统意义上的“日本人”似乎有些微妙的距离,让党外人士对此略感疑虑——东方民族可不是已经习惯于让外国贵族来当自家国王的欧洲人。而且,他之前曾经作为政治犯被逮捕,在东京监狱里吃了二十年牢饭,大家虽然敬佩他的牺牲和不屈,但同时也觉得,德田球一这家伙已经脱离社会了这么长时间,能够正常生活就很不容易了,怎么还能当一国首相呢?
最后的调解方案是,仿照美国两党竞选总统的榜样,将党主席和首相的职务分开。野坂参三担任首相,掌握党内和政府的实权。德田球一则担任徒具虚名的党主席,客串人形橡皮图章……不过作为补偿,如果日后能够收复琉球的话,可以考虑让德田球一去当琉球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,然后再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并入日本版图之内,如此一来,这家伙也算是衣锦还乡,荣归故里了……
——但没有人知道的是,这位野坂参三同志,其实早在入党之初,就已是苏联情报部门培养的潜伏特工……有传言说戈尔巴乔夫是美国特工,这个说法很难确认是真是假。但野坂参三的苏联特工身份却是板上钉钉。在苏联解体之后,这一秘密被曝光出来,日共还为此专门将当时已经一百岁的野坂参三开除党籍……
首相的人选既然已经确定,下面就是给近卫文磨安排职位了。由于跟日共没有组织关系,让他进内阁显然不合适,不过由于他的摄关家出身,正好可以让他担任摄政,一个既尊贵又没多少实权的职位——这样以后要召开御前会议的话,就让他代替女天皇出席即可,不必再烦劳女天皇从安全的避难所赶来大本营了。
——所谓的“摄关”,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政治体制。具体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架空皇室独揽大权。“摄关”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。天皇幼时,由太政大臣代行政事称摄政。天皇年长亲政后,摄政改称关白,辅助天皇总揽政事。类似于中国东汉时代由外戚担任大将军(最有名的是最后一个大将军何进)。
之后的幕府时代,虽然朝廷已经失去了权柄,但摄关制度在理论上依然存在,一直沿袭到明治维新。
而“摄关家”就是指有资格担任摄政和关白的五个最高位公卿家族,近卫家正是其中之一。以此类推,因为女天皇和幼年天皇一样似乎不适合直接处理国务,设立一位摄政作为代理人也是很正常的事。
再接下来,作为正规军的补充,日共在各地拉起的赤卫队也依然保留。跟其他民间团体组织的抵抗武装一样,划入“义勇军”范畴,等待战争胜利之后再进行编遣和安置……
——如此这般一通扯皮到最后,终于搞出了这么一个“浅红色日本”的战时政府班子:
女天皇:昭和天皇的长公主,照宫成子内亲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