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少个日夜里,望着地图上那个名为菲律宾的海岛,麦克阿瑟元帅为之梦魂萦绕,食不甘味,夜不能寐。他认为,自己既然说过“我一定要回去”,就必须打回菲律宾去。他的成败,他的荣辱,他的兴衰,全都押在这句誓言上。舆论吹捧他,正因为他要回去。他是个军人,必须兑现自己的诺言。
然而,重返菲律宾的道路,实在是漫长得超出了他最悲观的想象。
之后在澳洲战场,他率领四十万美澳新三国联军,在登陆日军的凌厉攻势和日本海军的封锁炮击面前,始终是屡败屡战,步步后退。从达尔文港撤退到布里斯班,又从布里斯班撤退到悉尼,再接下来,连悉尼和澳洲首都堪培拉也先后失守了,只能退到澳洲大陆东南角的墨尔本,在这座孤城里困守了足足两年,全靠着海军拼着累累牺牲,有一拨没一拨的偷运给养来熬日子。在最危险的时候,麦克阿瑟和他麾下的那些残兵败将,甚至连墨尔本都快要站不住脚,差点都要逃到塔斯马尼亚岛,或者直接放弃澳洲,退守新西兰了。
幸好,这一切的难堪、窘迫和屈辱,统统都已经过去了,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了地平线的前方。
虽然截止到目前,麦克阿瑟大帅还是没能以“光复者”的身份,再次踏上菲律宾的熟悉土地,但却已经提前一步以征服者的身份,登上了敌人的故乡,耸立着富士山的日本列岛……这给人的感觉似乎更加美妙!
唯一让麦克阿瑟元帅感到遗憾的是,在他踏上日本的土地之前,哈尔西就已经把大部分事情给办完了。
——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,依靠一路肆无忌惮地乱丢燃烧弹、神经性毒气弹和原子弹,越洋远征的哈尔西舰队和临时配属给哈尔西上将指挥的b-29“超级空中堡垒”轰炸机部队,已经累计至少杀死了五百万日本人,将东京、广岛、京都、神户等一系列日本列岛最繁华的大都会,统统化作了尸横遍野、白骨累累的死亡之城。其屠杀日本人的超高效率,足以气死希特勒,蔑视成吉思汗,充分显示了工业化杀戮的先进性。
一脚踢飞了日本天皇,一脚踩上了富士山,将可恨的日本鬼子一口气破军灭国,杀得魂飞魄散!
在这一刻,小威廉·弗莱德里克·哈尔西上将的星光是何等的灿烂夺目,完全盖没了其他星辰的光芒。
对此,麦克阿瑟大帅除了有一丝淡淡的嫉妒和醋意之外,基本表示喜闻乐见。但是,乘坐同一架飞机前来日本的赫尔国务卿,在得知了哈尔西火烧京都的丰功伟绩之后,脸色却不怎么好看。
才刚刚走到机场旁边搭建的野战帐篷里,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哈尔西将军,赫尔国务卿就忍不住开喷了:
“……哈尔西将军,首先恭喜您的京都大轰炸取得全面胜利,将一座毫无半点军事工业,也没有多少正规军驻扎的千年古都,以及东方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化名城,在一夜之间烧成了一片灰烬……”
对着一脸傲慢的哈尔西上将,赫尔国务卿毫不客气地讥讽道,“……您在这两个月里屠杀日本平民的效率,已经足以让希特勒都为之羞愧了!之前的广岛是日本陆军的集结地,神户是日本的造船工业中心,轰炸它们还有些道理,可轰炸京都又是为了什么?还大量使用了新型的神经性毒气弹!你在日本难道是把毒气当成常规武器来使用了吗?你知不知道这会给白宫接下来的政治劝降任务带来多少麻烦?”
虽然国务卿先生说得如此声色俱厉,但是哈尔西上将却抱着胳膊,一脸无所谓的表情。
要知道,哈尔西可不是被吓大的,他出身于祖辈吃风饮浪的航海世家。其父威廉·哈尔西上校是当时美国海军中最优秀的舰长之一。老哈尔西在大西洋、地中海和加勒比海有一连串光荣的服役记录,并乘“堪萨斯”号巡洋舰完成了“大白舰队”的环球航行(二十世纪初美国海军主力舰队进行的一次环球航行,因舰身漆成白色而得名。)。而眼前这位小哈尔西也深得家学渊源,在战前就是美国海军中名气最大的军人。他干过鱼雷艇、驱逐舰和巡洋舰,从海军准尉一直爬到海军上将。他的蛮勇、无所畏惧和富于攻击精神,使他在军中一直深孚众望,水兵们亲切地叫他“蛮牛哈尔西。”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际,看着浓烟四起的战舰残骸,哈尔西就公开发誓:在打完这场大战之后,“只有在地狱中才能听到日本话。”
就跟麦克阿瑟很认真地发誓要回到菲律宾一样,哈尔西上将的这句誓言也是认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