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日,日本列岛全境铁路停运,部分电报电话线路停发,交通航运陷入全面瘫痪和混乱状态。
接下来的几日内,哈尔西舰队继续冒险抵近日本沿海,甚至在十月七日试探性地炮击了北海道的室兰港,驻守本土东北部的日本海军舰队失去统一指挥,纷纷向日本西部的吴港、佐世保两大镇守府逃亡。
十月五日,重庆国民政府再次爆发军事政变,刚刚上台的亲日派领袖何应钦被软禁,下野仅七天的蒋委员长成功复位,重新举起抗日大旗,宣称要在美国盟友的支持之下,将抗战剿匪大业进行到底。
而滇军和桂军也发表通电,祝贺蒋委员长拨乱反正,并且同意重新举行和谈,避免国民政府崩溃。
在何应钦主政时期,短暂地遭到逮捕和囚禁的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,约瑟夫·史迪威中将,在这一天还没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就被释放出白公馆秘密监狱,然后被蒋委员长请进黄山别墅,享受国宴款待。
同日中午,四川省府成都城因为内部的混乱和瓦解,被一支规模不大的红军游击队轻易攻陷。
十月六日,受到核爆东京成功的激励,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西南太平洋发起大规模进攻,登陆斐济群岛首府所在的维提岛,与守岛日军展开激战。同日,美国海军航空兵轰炸了新喀里多尼亚岛的首府努美阿,并且严重破坏了岛上开采的镍矿和运输矿石的窄轨铁路系统。
十月七日,哈尔西舰队组织海军航空兵,对日本各大城市发起“纸片轰炸”,投掷大量紧急印刷的传单,向日本人宣称天皇已死、旧政权已经崩溃,恐吓其尽快无条件投降,否则将有更多原子弹在日本列岛落下。
十月八日,一支美国分舰队从宗谷海峡冒险突入日本海,击毁和俘获日本商船三艘。十月九日,该舰队炮击秋田港,击毁日军老式海防炮舰一艘,但随即遭到空袭,一艘驱逐舰沉没。
十月十日,在整个日本帝国的一片混乱之中,“日本国临时政府”于京都成立,老牌政客近卫文磨被一致公推为临时政府首相。由于时间过于仓促,以及各方参与势力的意见不一致,京都的这个临时政府甚至连究竟是沿袭君主制还是改行共和制,如果沿袭君主制又该拥立何人为天皇,居然暂时都还没敲定下来。
唯一明确的是,这个“日本国临时政府”在成立的同时,就代表日本宣布向美军无条件投降,要求全体军民“忍辱负重,以国家社稷为考量”,停止抵抗,并且搜缴武器,封存弹药,静待美军接管。
在投降通电发出后,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县,宣布承认京都的临时政府,大多数府县保持观望状态。
十月十二日,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,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,朝鲜总督小矶国昭联名发布通电,宣布不承认京都的“伪政府”,斥其为逆贼,号召日本军民“奋发崛起,天诛国贼”。
但颇为微妙的是,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却承认了京都的“日本国临时政府”。而坐镇南京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,还有在汪精卫死后,继任主政南京国民政府的陈公博,则对此表示了耐人寻味的沉默。
十月十四日,一群少壮派青年军官,在工业重镇名古屋成立“讨贼军”,推举退役陆军中将,满洲事变的发动者,号称“日本第一战略家”的石原莞尔为统帅,预备“西征京都,扫除奸佞”。
十月十五日,在得到消息之后,为进一步瓦解日本顽固派的抵抗意志,哈尔西舰队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对名古屋进行轰炸,遭遇当地日本海陆军飞行队和高射炮部队的顽强抵抗。
十月十八日,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在吴港镇守府宣布承认京都的“日本国临时政府”,要求本土的海军舰队停止抵抗,封存舰艇和武器,准备向美军投降。结果引发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大骚乱,随即吴港附近的陆军也爆发了哗变,一番混战之后,相当一部分的舰艇起锚出海,准备投奔南洋的联合舰队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