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9页

得知捉住了这么一个明帝国的高级俘虏,闻香教主王可也是很感兴趣,觉得这家伙奇货可居。但由于当时天下的局势太混乱,王可一时间也没想好该如何利用这个家伙,便下令把朱由崧押到徐州行宫关押起来。再接下来,清军突袭徐州得手,牢房里的少福王朱由崧顿时又被倒了一遍手,成了皇太极的俘虏。

到了此时此刻,这位福王殿下就被皇太极抛了出来,作为大清入主江南的“过渡时期象征物”。

很显然,大清皇帝陛下这一脑洞大开的做法,很是打了江南士人们一个措手不及。

看着眼前这位大腹便便、神情萎靡,望之不似人君的福王殿下,周延儒一时间冷汗、大汗、瀑布汗!

让这个少福王朱由崧当皇帝会没有问题?

这分明是问题老大了好不好?!!

确实,按照封建礼法的规矩,如果不考虑崇祯皇帝这一系皇家嫡脉的话,那么跟天子血脉关系最近的大明宗室,就是洛阳的福王这一家子——福王是万历皇帝的儿子,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的皇叔,当初万历皇帝曾经有意要罢黜皇太子(泰昌帝),让这个小儿子继承皇位……而且,崇祯皇帝为了募兵备战、筹集讨伐江南东林党的军饷,确实是不顾亲情,诛杀了福王满门。貌似这位少福王跟东林党应该很能说得来。

但问题是,福王跟崇祯皇帝确实是新仇没错,但跟江南的东林党人也一样是旧恨啊!

记得在万历末年的那一场立储之争当中,当时的东林党可是旗帜鲜明地站在了福王的对立面。为了挫败万历皇帝让幼子福王继承皇位的企图,早期的那批东林君子们用尽了各种打滚撒泼、颠倒黑白的伎俩,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,才终于把那位老福王给赶到洛阳去了。东林党上下对此洋洋得意,还将此事标榜为万古流芳的一大功绩……如果现在把当年那位福王的儿子朱由崧捧上皇位的话,岂不是等于自己打脸吗?

但问题是,面对大清皇帝血淋淋的刀子,手无寸兵的周延儒有能力说“不”吗?

所以,即使打脸打得再疼,以周延儒为首的南京东林党小集团,也只能含泪叩谢满洲主子赐巴掌。

当然,他也可以像史书上那些有节操的士大夫那样,自己找根绳子上吊寻死,以全名节。

可问题在于,都到如今这地步了,他周延儒还有什么名节可言吗?

正如之前说过的那样,天底下绝大多数寻死的人,如果一次自杀失败,通常没有勇气立即就开始第二次的自杀。如今的周延儒,为了在乱世之中争权夺利,已经是连拥立伪帝、借虏助剿这种事情都做出来了,这节操自然也已经没剩多少了。不就是拥立福王嘛,有什么了不起的?犯得着为此而去死吗?

自己给自己打脸又怎么样?打脸这种事情么,打着打着也就习惯了。

再说了,就算周延儒想要“临危一死报君王”,崇祯帝朱由检与永和帝朱以海只怕也不会承他的情吧!

于是,崇祯六年的十二月初三日,在原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劝进之下,少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皇城登基称帝,改年号为弘光,史称弘光帝。同时又拜大清皇帝皇太极为义父,自称“儿皇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