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1页

遗憾的是,乱世之中的繁华梦,终究是虚假的,也终究会在兵戈硝烟之中,化为一缕青烟悄然散去。

无论是民国年间的大上海十里洋场,还是明末时代的南京城十里秦淮,其最终的命运皆是如此。

“……七弦风雅,妙音轻拨;十里秦淮,玉树烟萝;风花雪月,诗词相和;似水流年眨眼过,一宵清梦醉南柯……哎,这样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,只怕是看不了几天啦!想要考察的话,就得抓紧时间呐!”

夕阳之下,俞国振一手架着已经酩酊大醉的马彤学姐,一边扶着河堤上的柳树,对身边的几位老教授叹息道,“……南京城内各处景点的照片和录像都拍得怎么样了?金陵四十八景还差多少地方没去过?”

“……呃,除了南京的皇宫因为有了新君入住,实在进不去之外,其它的地方都看得差不多了。”

一位考古学老教授如此回答说,“……其实所谓的金陵四十八景,很多都牵强附会的。比如所谓的乌衣夕照,明朝的乌衣巷其实不过是寻常人家,东晋年间的老房子早就荡然无存了(在唐朝有一段时间,南京城几乎被完全废弃,跟玛雅古城似的),真的没有半点看头。还有玄武湖上的平堤观湖,其实那景色在现代世界的南京也一模一样,同样是一个玄武湖,一条太平堤,实在是没必要专程跑到明末来看……总之就和咱们那时候的旅游行业一样,搞个噱头就是一景,非要凑出一个好听的数目来,其实没啥可看的东西……”

“……呵呵,如果都是按照您这样处处挑毛病的想法,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值得去看的风景点啊?”

俞国振摇头一笑,“……别要求得太苛刻啦!趁着这一切还没有在战争中烟消云散,尽量多看看吧!”

总的来说,虽然这一天饱受了江南士子们的轻视和漠然,但诸位穿越者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。毕竟看到了那么多古色古香的真实版明末街景,体验了那种在任何影视城和主题公园都感受不到的奇妙氛围。至于江南士子们的态度不佳嘛……对于即将倒大霉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家伙,大家一般都会比较宽容的。

只是,等到他们走到南京城里租住的三进宅院之时,却发现里面早已等着两位来势不善的不速之客。

——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,满脸写着“羡慕嫉妒恨”的王秋同学,以及同样黑着一张老脸的郭政委。

在这间古色古香,雕梁画栋、灯火摇曳的花厅之中,空气里仿佛弥漫着某种名为“谴责”的氛围。

“……咳咳!各位教授同志,说起来,你们在那边的世界也是儿孙满堂,都快领退休工资了吧!怎么这两天还是往十里秦淮跑得那么勤快呢?”郭政委干咳一声,如此说道,“……多少也注意一下影响吧!”

虽然郭政委说得很是义正词严,但各位历史学、考古学教授却对此不以为然——来了明末的江南却不逛青楼,那还怎么考察这个时代的民俗文化?再说了,在明末这会儿,越是老头儿才越喜欢逛妓院呢!

——江南之地,素来文气昌盛、武风匮乏。而根据中国的传统习惯,汉唐时代的文人集会多在酒馆,比如李白就是一边痛饮美酒一边大呼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还”……至于明清时期的文人集会,则大多会选择在妓院画舫,上至白首老翁,下到黄口小儿,都把组团逛青楼当成一种很高雅的消遣,跟后世去听明星演唱会相差无几——由于囊中羞涩的缘故,很多人在青楼里真的就只是喝喝茶听听曲而已。

就像后世的偶像明星一样,那些第一等的风流名妓,每年都有大大小小无数个集会和宴会邀请她们参加,为的就是利用她们的名气,就像后世邀请明星来出席开幕式、签售会等等。而她们也可以借参加盛会来宣扬名声,从而让双方都得利。此外,在没有报纸和杂志的情况下,当时的青楼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流通中心,寻常人若是想要知道最新的诗词时文、市井八卦、名家韵事,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到青楼里去打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