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0页

虽然教主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,但几位教中长老却似乎有点信心不足,只见他们互相交换了几个眼色,最后由一位辈分最高的长老站起来开了口,“……启禀教主,恕属下直言,我军眼下虽是一呼百应,声势浩大,但毕竟还没有真的打过什么硬仗。而且之前给咱们送来钱粮军器的那些家伙,恐怕也没安好心……”

“……呵呵,这些我都知道,他们根本就没指望咱们能够成事,只是想让本教把乱事在山东地面上闹起来,给他们在朝中的对头添点儿堵!不过……那又如何?”

王可冷哼一声,淡定地解释说,“……这大明朝廷近年来又是苛捐杂税,又是辽饷剿饷,又是连年大旱,现在又是黄河决口,当真是龙脉断绝,气数已尽。无数百姓受苦受难,为求解脱,都是烧香虔信本教,只要放手做起来,立刻就会有千千万万的穷人响应,不说席卷天下,至少横扫中原是没问题的。那些朝廷里的大官儿把咱们当棋子,咱们又何尝不是把他们在当猴耍?不管他们心中有什么计策,那送来的军械粮食可都是真的!而济宁城内存粮颇丰,守备薄弱的消息也是真的!只要我们打破了济宁城这个运河枢纽,手里就有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起码几百万石的粮食。有了这么多的粮食,咱们就能在这中原地面上点起一把大火,让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民户都动起来,打下一片大大的地盘!而不是像十年前的徐鸿儒那样缩在一个地方等死!届时那些自作聪明的朝廷大官,纵然有千般谋划,万种阴谋,又能奈我何?”

如此解释了一番之后,看着几个经历过徐鸿儒造反惨败的教门长老,还是一副信心不足的模样,王可只得叹息着摇了摇头,劈手下达了指令“……先让炮兵打上几响,然后全体擂鼓攻城!”

……

崇祯五年七月,闻香教再度作乱于山东,纠集数十万饥民截断运河,围攻济宁,天下为之震动。激战六日之后,济宁方才陷落。贼军于城中纵兵大掠,夺得粮草、辎重、金银无数。旋即,教主王可亲率大兵沿运河南下,号称五十万众,直捣徐州。又派遣一支偏师入河南,沿途大肆裹挟河南饥民作乱。

河南东部的地势平缓,缺乏结寨的地理条件,灾民聚集在平原上很容易被明军剿杀。然而,当明军无力进剿的时候,灾民们随之而来的反弹力量也就很是强悍。当河南官军被勤王令抽调去北京的时候,省内的“匪情”迅速恶化——此时河南境内已经遍地都是流民,到处都是绝望到疯狂的人群,等到闻香教乱匪一入省内煽动,瞬间各县都是遍地群盗蜂起,开封、归德各地连连告急,全省局势几近糜烂不可挽救。

与此同时,西北数股流寇亦渡河东窜,经山西杀入河南,附贼者一时如云,中原乱象愈发炽烈……

第八十三章 宣府内讧

宣府镇,怀隆道东路,保安州,舜乡堡外的荒芜河滩

如血的夕阳斜挂在山头上,将暮光投射到刚刚安静下来的战场。成百上千破衣烂衫的朝廷军户,还有少数衣甲鲜明的将领家丁,此时全都肠穿肚烂的纠缠在一起。人马尸体相互交枕,四处散落着毁坏的刀剑长矛,撕裂的军旗战鼓。成群的野狗在尸堆里面搜寻食物,不时由于分赃不均起了争执而互相撕打起来。

这就是战场上最常见的光景——尸横遍野、腐臭弥漫、恐怖而又凄凉。

而更加让人感到悲哀的是,倒在这里的战士,全都在大明朝廷的编制上。

——这不是什么两国相争,甚至谈不上平叛,只能说是朝廷官军的一次惨烈内讧。

舜乡堡屯长(防守官),穿越者王斗带着几骑亲兵,沉默地巡视着这片凄凉的战场,同时回头吩咐部下,尽快组织一批民壮过来打扫战场,烧埋尸体,以防瘟疫爆发——如今已是大热天了。

说起来,眼下各路大明边军自相残杀的这一场乱仗,究竟是怎么打起来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