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峰一边如此摇头晃脑地评论说,一边又翻到下一篇画了红圈的《女髡》:“……宋末,髡人初亡时,多只身得脱险境,家眷女子皆尽散去。至于澳洲,男女之数十一也。而髡者多为前朝贵胄之后,澳洲土女多黑丑之属,髡皆避之。故初时人丁不兴,经百余年之生息,人丁乃十数万,女髡不足五一之数。故澳洲风俗,皆视女子为珍宝也。若妇人怀胎十月得女,贺者盈门,曰得千金家财也,此因髡人法度异于中原,男女婚配时需上报官府曰‘登记’,男子若休妻时,其财货半数属女子也。髡人丁少,故女髡与工农之业者无异于男子,以高挑天足健妇为美。或曰髡礼崩乐坏,女髡常有一女多夫之事。然思之此恐因人丁过于稀疏之故也。髡人据粤琼之地后,大事收购中原女子,多选天足身长健壮者。女髡训之以房中术,此等女子皆谓之曰‘秘术’,配与髡人为姬妾。又或闻,髡人争姬妾有以火铳互射而至死命者……”
“……争姬妾有以火铳互射而至死命者?”祁峰先是有些困惑,随即大惊失色,“……虽然当时没死人,但是……难道当初那场‘女仆革命’,居然传到明朝土著的耳朵里了?”
——在第一批女仆或者说“小蜜”培训完毕之后,诸位元老曾经因为分配问题而爆发过冲突,虽然没有弄到打死人的程度,但那情形也很是不堪,跟后世街头运动有得比……
“……天晓得,虽然这事很丢人,元老院当时下过封口令,但等到下令封锁消息的时候,已经有点迟了,东门市的土著和归化民或许略微听到了些什么,而这世上总是不缺少喜欢八卦新闻的家伙。”
郭逸摊了摊手,“……我们总不能为这点小事就兴文字狱,风闻擅议者一律斩首吧……”
如此闲谈了一会儿之后,郭逸才提起了正事——华美国、东岸国和“真”澳洲人的联合舰队,如今已经从巴达维亚起锚北上,准备在临高召开全球穿越者峰会,讨论一系列权利和势力范围的划分合作问题。
临高元老院自然对此事高度重视,下令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员之外,全部在外的元老一律回来开会。而祁峰自然也在召回之列,郭逸此次就是来通知他先动身去香港基地,然后在那里乘坐海军战舰回临高的。
不过,就在临高穿越者元老院体系内的实权派人物,都在络绎不绝地赶回海南岛的同时,却也有一名位高权重的领袖人物,顶着冬日里呼啸的寒风,独自踏上了北行的旅程……
第二十六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(二十六)
第二十六个瞬间:北上的孤舰
崇祯四年十二月末,清晨,东海北部,长江口附近海域
虽然今天已是邻近年关,海面上又是风高浪急,但被苛捐杂税和粮价暴涨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贫穷渔夫,为生计所迫,还是只能一大早就冒险驾船出海,如今正在费力的往小船上拉着所获无几的渔网,那瘦弱的身材似乎根本经不住一阵海风,却愣是仿佛狂风中的杂草,在波涛间挣扎求存。
某艘渔船上,一个约摸五六岁的孩童,穿着一件破旧的褂子,正赤着脚坐在船头,手里拿着一个纸糊的风车,腰间还系着一条长长的布带,另一头紧紧的缠绕在船头支柱上。也不知是为什么,这个顽皮的孩童总是时不时地向远方张望着——在那雾气弥漫的海平面尽头,似乎有一些模糊的影像吸引了他的注意力。
然后,一片高耸入云的白帆慢慢地出现在海面上……那掩藏在雾后的巨大船体,是孤陋寡闻的渔夫这一辈子未曾见到过的,而船上架着的乌油油的大炮更是让人不寒而栗。眼前的船只虽然离得还是很远,可那无与伦比的船体,已经让一辈子漂泊在海上的渔民目瞪口呆了,在这个世界上,竟然有这么大的船啊!
——虽然在闽粤沿海,这样吨位的西式大帆船并不罕见,几百吨的福船更是屡见不鲜,但在长江口以北的中国大陆海岸线上,自从郑和年间的宝船消失之后,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的“巨舰”了。
与此同时,这艘乘风破浪的千吨级西式大帆船——甲板上还竖起了烟囱的蒸汽-风帆混合动力战舰“海天号”,却完全没在意那几条小渔船上的惊诧眼神,只是径自继续沿着中国大陆的海岸线向北行驶。帆船的甲板上,几名身穿蓝色立领军装的军官,腰间挂着的细长佩剑,各个手持单筒望远镜,正在聊着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