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观这么个态度,不像他惯常的做法——好吧,余慈也不知道惯常的柳观会使出什么手段。
但这味道不对。
结合前面的猜测,余慈就想,是针对黄泉夫人吗?柳观在其中发现了什么端倪?
余慈不是柳观肚子里面的蛔虫,但他还有别的渠道。
挥手将魔虫仅存的一点儿余气挥散,他灼灼的视线转向沐浴在灵光中的黄泉夫人。
目前,灵光中还只是个大概的轮廓,真想生死转换,还需要一段时间,过几道关口。可灵枢在此,一应的记忆应该都在,凭借“内化”法门,大可先睹为快!
要说移转灵枢之后,一切都尽在掌握,黄泉夫人的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。
但一来余慈的耐性总有个度;二来,他现在的感觉非常微妙,有种心血来潮式的征兆。
任何一个修行有成的人,都绝不会忽略掉这种感觉。
那么……就顺着感觉来好了!
余慈调整了下心绪,意念投注到黄泉夫人灵枢之上。
灵枢者,中央之枢要也。
具体来讲,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法理,还有“某人”之所以为“某人”的一整套习惯法度。
这套法理和法度,虽然玄虚,却是以具体的人为根本,衍生出来。尤其当人修行到了一定境界,在天地间留下形神的烙印,化为了确切的“实物”,不管这份烙印有多么微小、虚弱,总是给了人操作的空间。
某种意义上,它属于突破了“物”与“理”界限的层次;化为具体手法,就是真文道韵级别的无上神通。
但余慈执掌生死法则,又身具“自辟天地”的能耐,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,就能将这件事的难度,降到最低。
当然,不管难度怎么降,事关生死,都是要慎之又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