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的‘伊人’,可以是贤才、友人、情人,可以是功业、理想、前途,甚至可以是福地、圣境、仙界;这里的‘河水’,可以是高山、深堑,可以是宗法、礼教,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。”
一首诗词当中,便蕴含着这样深奥的现实幻象,苏林一边分析吸收着,直接也觉得不可思议起来。
第三百五十一章 破阵立威
一首诗词,能够被收集在《诗经》当中,成为传天下的伟大诗词。成为孔圣人口中“思无邪”的“诗三百”。定然不会是表象看上去的那么简单,而无论是什么更深层次的喻义,无一例外的,都是指着“大道”。
“道”,乃是思想修行的终究意义。
怎么样的道?如何去寻求?
这是每一个儒士从开智以后,都在不断地追寻和纠正的,既是目标,也是一个过程。
没有人知道“道”的终点是什么,因为所有人都在道上努力地追寻着。也许一旦走到了终点,就不是“道”了。当然了,每一个人走的“道”都是不一样的。但是他们却都坚信,道的终点是一样的。
信奉的每一句话,蕴含思想的力量,都被他们看做是“道”的体现。看到这些,写出了这些,便似乎已经看到了追寻道的希望。
这样的思想过程,这样的生命过程,不就正如《蒹葭》当中所描述的那样么?
对于“伊人”的苦苦痴情,和儒士对“道”的执念又有多大的区别呢?
只要有追求、有阻隔、有失落,就都是“道”的再现和表现天地。我们苦苦追求的是道,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阻隔,都没有放弃,坚持下去。这一份坚执的信念,最后却往往都被泡影一样的希望破灭了。
“一首《蒹葭》当中,充满了不知道多少人族大能修士对于追寻‘道’的遗憾和不圆满啊!”
太多太多的思绪和思想涌入了苏林的智海当中,这些思想晦涩难懂,对“道”的领悟又怎么会是轻易之间就能够被吸收的呢?
“《诗经》并不是如同字面上的意思那么简单,听闻孔子成圣便是从《诗经》当中学习到了周礼,又从《易经》当中明白了天地至理,才能够成为开创儒道思想的儒道圣人啊!”
领悟了《蒹葭》当中的思想含义,但是苏林却无法完全吸收。不过,这并不妨碍他将这些思想存在智海深处,等到有时间和有能力了以后,再拿出来慢慢咀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