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想要获得甲以上的评分,必然需要举起七鼎以上,就是不知道,他们三人当中,可有人能够一言九鼎,这可是九国府试都罕见的盛举啊?”
……
百姓们可不管九鼎如何难举,他们看的就是一个热闹,看的就是一个盛况,当然希望举的鼎越多越好了。
可是,当在场的考生们拿到了此次府试墨义的辩题之后,却一个个愁眉苦脸起来。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此次的府试会如此之难,不仅诗赋考了最难写的“边疆战诗”,而且墨义竟然考的并不是寻常的“礼义仁智信”范畴,而是“妖蛮之辩”。
“妖蛮之辩?这这这……良老,这不过是府试考秀才,怎的会考如此深奥的墨义啊?”
知府袁天章一见到墨义的辩题,脸立刻就跟苦瓜似的,急忙拉着良如霖问道,“这可是连圣殿当中的半圣都在相互争辩的论题啊!关乎我们整个人族对付妖蛮的态度问题,到底是战还是和?千百年来,长城为我们抵挡了妖蛮长驱直入的全面入侵,却依旧无法避免一些妖蛮的突袭……”
“你问老夫,老夫问谁去?圣殿每一年的府试命题,都是经过圣文部半圣们的重重甄选的。妖蛮之辩,半圣老家伙们争论了上千年,还不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,还不如将这个问题丢给这些小家伙,听听他们有什么看法呢!”
良如霖虽然也有些意外墨义的辩题,但是却更加地期待要看到苏林对这个辩题的回答,心中暗暗道:“圣殿这些老家伙,定然是知道苏林必然会参加这一次的府试。所以就用‘妖蛮之辩’的墨义,来试探苏林对待妖蛮的态度,以便更加准确的预测日后应对大劫的策略。好一个算计啊!圣言开智,事关重大啊!”
在府衙考场当中,考生们看着“妖蛮之辩”四个圣力金字,有的束手无策,愁眉苦脸地托着下巴思索着。有的却执着笔,搜肠刮肚地从历代半圣大儒的经义当中,寻找可以支撑立足的观点。
“对于妖蛮,这还用得着辩么?自古以来,人妖不两立,战……将所有的妖蛮都杀尽便是!”
一名考生胸有诗书,自信满满地下笔,洋洋洒洒,很快就写完了一篇墨义。极尽各种优美的辞藻和雄辩的说辞,详尽地阐述了为何要杀尽妖蛮的理由。
这篇墨义一边写着,他面前的圣力九鼎就摇动了起来,被他的言论力量所支撑举了起来。
一鼎!
两鼎!
三鼎……
举到第四鼎的时候,那名考生的笔下实在无法再写出一个字来了,所有的思想和圣力都用尽了,却没办法再举起一鼎,只好叹了口气,放下了文宝笔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