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

到镇上供销社后,闫安带着人熟门熟路找到收购点,村长来过一次,对方给了肯定答案,这会儿见他们真的扛着麻包袋来还是有些惊讶。

“我去叫经理,你们在这儿等等。”这么大的量他也没有权限做决定,可不得请示领导。说着就从边上的小门出去了,留下面面相觑的几个人,李村长看了看闫安,又看了身上扛着东西的三个大汉,只得先让他们卸货。

还以为要再等很久,没想到闫安刚想找个地方歇会儿的时候,对方就带着经理出来了,而且态度还颇为热情。

“来来来,安排过秤,下次这山药片可以多送来,我们统统都收!”至于其他药材,就是山上的都搬来也没多少。而且经理相信自己提点之后,他们也会抓到重点。

说起来也是他们运气好,隔壁镇上点心厂要开一条新的生产线,主要就是生产山药糕。原本是其他地方直接运了种植山药过来的,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以及生鲜产品没办法保证质量,所以才决定收购一些干货磨粉备用。

想来有了这么一个稳定的收入,村里人的日子能好过些。

至于山上能不能一直出产山药,闫安觉得问题不大,毕竟他们注意留种,甚至还对野山药进行了护理,想来能让它们长得更好些。

第11章 收到包裹

拿了一大笔钱回了村里,跟大家宣布了好消息之后,村民们的热情彻底激发。李村长喜气洋洋地看着大河叔,也就是村里的支书兼财务给大家发钱,不忘一遍遍嘱咐道:“大家要多照顾山里的野淮山,记得留种,要不然明年可就没有了。”

“而且,我不管你们有多少亲戚在,通通不许往外说,给外村的人知道了的话,就山上那点苗,估计得抢破头。”他郑重的给大家分析利弊,“等明年春天大家上山好好挖了苗回来,村里圈一块地种,再看情况定。”

要是镇上还收的话,再告诉其他村的人也不迟,要不然他们这么难找到的额外收入又得泡汤了。

在场的人无论拿没拿到钱都纷纷点头,个个附和,“村长放心吧,大家又不傻,往常也没见教我们打猎,这东西就在山上,能不能换钱全凭本事。”

要知道这流沙河经过三个村,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,但看家本事各有各的招,村人对于这些事情还是在意的。即使很多有姻亲关系,但是在集体利益至上的年代,村长又百般嘱咐了,就是有心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。

不仅如此,村人们还自发地互相监督起来,知青院的人自然就成了重点看护对象。不过这事儿村长显然并没有要他们参与的意思,所以知青院的其他人也就知道个大概,细节的东西根本没办法接触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