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1页

因为于小薇念过三种,在水一方、在水之湄、在水之涘(念四),把曦曦彻底弄混乱了。

不过,她已经给杨轶足够的信息!

杨轶听着曦曦的念叨,恍然大悟,笑了起来:“我知道了,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完整的应该是,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对吧?”

曦曦听到了熟悉的语句,高兴地“嗯嗯嗯”应着。小姑娘看到爸爸终于破解了这个大难题,激动得手舞足蹈。

“还有很多!”兰馨一本正经地说道。

“哎,我说是什么呢!刚才说什么家家、讲价,原来是蒹葭啊!”墨菲在旁边笑了起来,“这首诗我也会啊!”

说着,墨菲完整地念了一遍。

在曦曦惊讶和崇拜的眼神里,抢风头的墨菲得意地说道:“你麻麻还是很厉害的,以前跟你外公,背了很多诗词呢!”

第883章 爸爸的国学小讲堂

虽然最初杨轶啥都不懂,可是迄今他对曦曦的教育,还算是不错的,亲力亲为的同时,也善于学习,结合多种儿童教育理念,鼓励曦曦更加包容地去学习和体会不同文化的精彩,这种教育方式,可以说非常现代化!

不过,也不是没有缺点,比如他对曦曦的教育很少涉及中华传统文化,别人家的孩子三岁能背诗——比如南昭宇,别看这个小男生腼腆害羞,实际上要考诗词字画,他绝对称得上是“学霸”——可是曦曦到现在能流利说多门外语,却不会背几首古诗。

倒不是杨轶歧视中华传统文化,造成曦曦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!

一方面是因为杨轶对这个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得也不深,即便文化上的发展轨迹相似,先诗后词再曲,最后百家争鸣……但三国以后的作品,杨轶几乎都辨认不出来,他自己都没有把握通晓,如何拿来教导曦曦?

当然,这个原因影响不深,影响比较深的原因,是杨轶在对多家现代教育观念的研究中发现的: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,不宜让孩子过早地背诵古诗词。

尤其是三、四岁以前!

因为背诗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,没有什么好处,她们太小了,无法理解这些诗词中的音律美、意境美,相反,换做是曦曦以外的小朋友,他们记忆力不够好,只能单纯的模仿和死记硬背,这种强迫性记忆,对他们的大脑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!